【卓越育人系列报道之十四】药学院 中医药学院:治学治药至真至善,创新突破引领未来


来源:教务处、药学院 中医药学院   |  文字:   |  摄影: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编者按: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强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学校策划推出“卓越育人”专题报道,持续分享各学院(部)在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引导广大师生以本次审核评估迎检工作为契机,踔厉笃行,奋楫争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学校药学专业创建于2000年,培养了众多支撑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人才,随着学校的合并组建,20064月,学校根据国家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要求,调整分属不同学院的药学和制药工程学科专业组建西南大学药学院。随后,教育部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药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分别获批, 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成为学校第一个通过专业认证的本科专业,2018年获批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制药工程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入选重庆一流专业,2021年获批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学位点。近五年,药学专业在中国软科排名一直保持前20%,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三全育人”要求,学院竭力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推出了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了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学院还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有《药物分析学》和《生物技术药物学》的重庆市思政课程。

学院坚持以核心课程建设作为一流专业建设重点。截至2023年,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生物技术药物学》和《基于VR技术的强心苷药理作用虚拟仿真实验》; 9门新增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药理学》《药剂学》《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以及《物理化学》等;4门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课程。基于OBE理念,学院对所有课程大纲进行修订,通过重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注重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提高课程质量。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院深化国际合作育人,与国外多个院校开展合作项目。与爱尔兰卡洛理工学院合作开展“3+1”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学生完成国内前三年学习和国外第四年学习,同时获得学校理学学士学位及爱尔兰卡洛理工学院生物制药荣誉学士学位。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交流合作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快速扩大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截至2022年有33人来院攻读药学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学院还积极开展国际化课程,依托远志创新实验班,不断提高全英文教学水平。2019年《药剂学》获重庆市来华留学品牌课程,在全国教指委青年教师能力大赛中,以英文授课分别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在学校国际课程周项目的支持下,每年邀请英国剑桥大学Thomas Krieg教授和英国巴斯大学Charareh Pourzand教授开展网上授课,让学生不出国门便能体验全英文授课氛围,学习到学科前沿知识并感受到药学的乐趣与价值,每年学院共计140名学生选修这两门课程。除了国际化合作育人,国内合作也是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学院与天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天津大学药学院为教育部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示范学院,学院加强与天大药学院合作,联合培养药学专业本科生,2020年共选派6人(20173人,20183人)赴天津大学学习。学院还与博腾制药等7家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与重庆市药用植物种植研究所开展科教融合育人,进行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专业综合实习,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创新引领、实践驱动,加强科研训练与实践创新建设

学院秉承“创新引领、实践驱动”的教学理念,以实验教学为牵引,科研项目为助力,产学研用相结合,不断推进研究成果转化落地,全方位提升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依托药学和制药工程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探索“科研反哺教学”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将前沿高水平科研成果带入实验教学中,提高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科研思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拓宽学生就业范围,为生物医药行业输入高质量专业人才。

学院每年设置30项左右院级创新创业项目,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需求对接平台,培育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科研学习。2022年,学院新增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新增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项。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并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中,获得创新成果一等奖。

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

对标质量认证标准和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计划地引进高水平教师,建设了一支师德良好、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院专任教师数量达到73人,包括国家级人才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重庆市杰青2人,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重庆市百人计划1人,重庆市名师名家1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4人,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1人。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名师和教学团队作用,开展新教师的传帮带。制定《药学院青年教师培养管理规定》《药学院助教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组织观摩课、新教师试讲、专家专题讲座等,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学院教师在“2019全国药学院校教学学术研讨会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西南大学第十五届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获一等奖1项,学院荣获课堂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此外,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身份定位和根本职责,严格落实教授上课制度,要求教授100%为本科生上课;在职称晋升、人才申报等各项教学工作中,师德师风采用一票否决制度,切实保障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

教学改革与高水平教学成果培育

生物医药是国家新型战略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全球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和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西南大学药学专业通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国内新办药学专业的成功代表。学院药学专业服务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良好职业道德、宽广国际化视野、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与复合型药学高层次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力量。药学专业围绕专业建设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于药学国家质量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有计划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持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和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自2019年以来,新增市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7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4项,重点项目1项,新增校级课程思政项目2项,其中《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创新型生物制药人才教育组织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教育部新工科专业改革项目。学院还依托教改项目实施,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培育教学成果,带动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