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强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学校策划推出“卓越育人”专题报道,持续分享各学院(部)在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引导广大师生以本次审核评估迎检工作为契机,踔厉笃行,奋楫争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教育学部作为西南大学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学部之一,始终坚持以“打造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为核心,积极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行动,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四有”好老师和拔尖创新人才。截至2022年6月,学部四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累计培养了6000余名高素质教育学类拔尖创新人才。
坚守育人初心,高标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学部办有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学和学前教育专业正式创办于1950年,教育技术学专业创办于1985年,特殊教育专业创办于1993年。学部将本科教育定位为“良心工程”,各专业坚持“国际化、精英化、综合化”的办学理念,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其中,教育学专业以培养攻读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后备人才为核心使命,着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本科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以2020年首批通过师范类三级专业认证为新起点,致力于培养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卓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教育技术学专业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确立了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卓越教师等目标。特殊教育专业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持续培养适应融合教育需要的卓越特殊教育教师。
夯实两个根基,高层次推进平台队伍建设
学科平台和师资队伍是一流本科教育的两个根基。西南大学教育学科在2003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得“课程与教学论”国家重点学科,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现有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教育部虚拟教研室、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教育部民族教育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学科有了稳步上升。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部形成了涵盖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层次国家级人才等构成的卓越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26人次担任重庆市和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
整合三类资源,高质量构建育人支持体系
一是校内专业课程资源。教育学部建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共13门,其中《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入围首批国家一流课程;建有《外国教育史》等重庆市高校一流课程、精品课程13门;累计出版教材近150余本,其中国家规划教材4本、重庆市首批立项建设重点教材2本。二是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学部建有校级、部级教育实习基地学校28所,扎根实验学校23所,并与希沃未来教育集团、重庆市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三是境外研修拓展资源。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10余所海外名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互派学生等方式开展境外学习。
彰显四大特色,全链条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一是精英化。各专业实行小班化教学,并从2012年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和“本博牵手”计划,吸纳本科生加入导师课题组,遴选优秀博士生指导本科生学习。二是综合化。从2008年开始持续举办“学生素质拓展节”,包括“三笔字”竞赛、普通话竞赛、课堂教学比赛、才艺竞赛等比赛活动,全面提高学部学生综合素质。三是国际化。学部建有全英文课程20余门,聘请F.W.Stonier等境外专兼职教师5人,并通过暑期境外教育实习、交换学习等方式开展境外研学。四是研究性。学部从2008年起持续举办“志汉杯”竞赛,设立本科生“挑战杯”培育基金项目和“晏阳初”创新基金项目。2011至2022年连续6届在全国“挑战杯”上获奖,包括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健全六项制度,全方位筑牢专业发展保障
一是教学督导制。成立学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本科教学的督导、检查与评估等工作。二是基层教研制。学部成立了“教育原理教研室”等10个基层教研组织,并依托教育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校智能化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以专业和教研室为依托扎实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三是过程监控制。定期组织本科专业管理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会、毕业生座谈会、校友发展恳谈会等活动,对各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全环节监控。四是团队授课制。组建以知名教授为带头人的优秀教学团队,遴选专业核心课程实行团队教学。五是结对帮扶制。扎实实施青年教师助教制度,给青年教师配备富有经验的指导教授,帮扶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六是联动培养制。与重庆市10余所知名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发展共同体,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学。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教育学部构建了卓有成效、特色鲜明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各专业持续入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教育学专业、特殊教育专业稳定排名全国前5,学前教育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稳定排名全国前10。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学部主持的“‘双实基地双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实验”获2013年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教统整,三课并进,三助扎根——教育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轮驱动、三元融合、三师聚力——教育学类专业‘三实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行动”获2021年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为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