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3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来源:教务处   |  文字:杨丽媛   |  摄影: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共有23门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包括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原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线上一流课程

 

教育研究方法

陈时见

课程与教学论

靳玉乐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魏小娜

观赏植物分类

李先源

经典导读与欣赏

董小玉

美学与人生

寇鹏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涉及高危综合实验—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柴雅琴

基于VR技术的强心苷药理作用虚拟仿真实验

陈敏

线下一流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周琪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王本朝

中国近代史

潘洵

数学教育

李忠如

量子力学

陈洪

普通昆虫学

王进军

土壤学及土壤地理学

李航

家畜育种学

赵永聚

动物生理学

王鲜忠

生物技术药物学

胡昌华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经济法

杨攀

经典导读与欣赏

董小玉

语言学导论

文旭

实验心理学

徐展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

杨丹

 

教育部在2018年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计划建设4000门左右线上一流课程、4000门左右线下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和1000门左右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本次23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对学校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将课程作为一流专业建设与一流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先后遴选建设专业核心课程220门、在线开放课程164门、课程思政重点课程97门,形成了一大批优质课程资源,并以此带动更多课程实现理念新起来、内容优起来、教法活起来、效果实起来。

为做好本次申报工作,学校先后组织开展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布置会、专题培训会、视频制作说明会、申报材料规范性审查和专家咨询会,对申报材料严格把关,着力提高申报质量。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大力推进符合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要求的高水平本科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