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芝教授:基于代码学习的智能化软件工程
10月25日上午,北京大学金芝教授应邀走进 “西南大学AI大讲堂”,以“基于代码学习的智能化软件工程”为题做主题学术报告。人工智能学院师生聆听报告。
金芝教授借鉴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进展,考虑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代码大数据并从中提取编程知识,展示了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支持软件工程任务的可能性,回答了如何对程序代码建模,如何用代码模型完成不同的软件工程任务。并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揭示代码的可学习性,展望未来的研究愿景。整个报告内容详实,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场师生踊跃提问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金芝是北京大学教授,任北京大学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软件工程),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与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主任,任IEEE TSE/TR 编委,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编委,《软件学报》执行主编,《计算机学报》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软件需求工程、知识工程、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等,出版英文专著3部,中文编著1部,发表论文150余篇。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邹冰松教授:强相互作用诺贝尔奖漫谈
10月27日上午,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副所长、中科院高能所理论物理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主任邹冰松教授应学校科协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小阶梯教室作题为“强相互作用诺贝尔奖漫谈”的学术报告。2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并积极参与会后讨论。
邹冰松教授以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作为导引,深入浅出地介绍人们对强相互作用认识的发展历史,以及与强相互作用相关的、在强相互作用理论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诺贝尔奖工作。在报告的最后,邹冰松教授特别讲解了目前强相互作用基础研究的一些前沿领域,如:对强子内部结构的研究、核素图的扩充、QCD相结构的研究等。报告会后展开了热烈讨论,邹教授对师生疑问均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
谢航研究员:硅烯纳米带的拓扑、磁性相变和输运研究
10月28日上午,重庆大学物理学院谢航研究员应学校科协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作题为“硅烯纳米带的拓扑、磁性相变和输运研究”的学术报告。1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并积极参与会后讨论。
谢航研究员用含Hubbard项和SOI项的紧束缚模型来介绍了硅烯型纳米带的硅烯型纳米带中的SOI效应和库伦排斥效应存在着竞争关系。另外,谢航研究员也用紧束缚模型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理论,介绍了硅烯纳米带体系在外场下的输运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