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学校“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系列思政大课启动暨集体备课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潘洵,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网络工作部部长李荣华以及教务处、研究生院、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职能部门,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传媒学院及10门获准立项课程的负责人参加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黄蓉生教授莅临指导。

“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系列思政大课的启动仪式由李荣华主持。潘洵宣读学校《关于成立“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思政大课工作组、专家指导组的通知》。教务处负责人宣读《关于批准2020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系列思政大课专项立项的通知》,并围绕课程管理、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等方面介绍相关情况。
随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立项课程负责人签订课程建设合同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赵国壮教授代表立项课程负责人作表态发言,表示将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各项预期目标。
专家指导组组长黄蓉生教授向获准立项的各位项目负责人表示祝贺,并代表专家指导组表示一定会为课程建设提供服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引导大家提高站位,认识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必要性。黄蓉生教授对各课程负责人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站稳立场准确定位课程性质,二是要吃透讲授内容的精神实质,三是要讲准知识的精确内涵。
本学期开课课程的集体备课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主持。会议对课程方案设计、招标过程、专家论证等方面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对课程建设相关情况做了说明。
“长征精神”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宋明、“抗战精神”课程负责人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赵国壮、“红岩精神”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唐棣宣、“红色音乐文化”课程负责人音乐学院汤斯惟四位老师对课程概况、课程安排、专题结构、工作计划等进行了介绍。
潘洵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部署,充分发扬本土革命传统、积极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等方面强调了开好系列课程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系列思政大课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打造思政课特色和品牌的有效路径,是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从建设目标、总体思路、具体举措等方面对课程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并希望各相关部门、各学院通力合作,通过系列思政大课探索专题教学的新结构、课程教学的新方式、本土素材的新运用、课程思政的新突破、立德树人的新亮点。
据悉,经过前期方案设计、招标论证,学校决定将集中开设十门“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系列思政大课,其中“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红色音乐文化”四门课程将于本学期开设,“改革开放精神”“红色美术文化”“红色影视文化”“红色诗词文化”“红色日记文化”“红色遗址文化”六门课程将从下学期开始陆续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