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一研究机构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来源:社会科学处   |  文字:王小华   |  摄影: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日前,国家民委发布第三批“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名单,共批准设立30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6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学校“一带一路”研究院(中心)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这是继“伊朗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俄语国家研究中心”三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获批备案后,学校在国别和区域研究高级别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

近年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抓手,充分调动、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打破学科壁垒,突出交叉融合,组建西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由副校长温涛教授兼任负责人,依托学校在俄语国家、伊朗、希腊等国家和区域研究方面的传统和优势,不断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研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与反贫困研究。研究院充分吸收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的建设经验,在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重点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及现实需求为旨归,建立起一支活跃于国际学术界的国际化研究团队,产出“伊朗波斯湾战略的多维解读”“俄罗斯中国学”“近现代希腊政治制度的嬗变及其特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扶贫:模式比较经验共享与中国选择”“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反贫困研究”等代表性成果,部分研究成果被国家相关部门和重庆市委市政府采纳。

据悉,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国家民委先后启动三批次申报工作,共批准建设60个“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依次是2018年批准建设17个机构、2019年批准建设13个机构和2020年批准建设30个机构。此项工作旨在鼓励各高校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宗教、语言文字等方面研究。此次入选,表明学校“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院将以此次获批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学科齐全、地理区位和学术研究的优势和特色,以高起点、国际化的视野,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利用,充分发挥研究院在咨政服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