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学校上下迅速掀起学习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的热潮,7月10日,学校党委书记李旭锋主持召开党委常委会,传达导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习总书记的回信令全校师生备感振奋,令这一届毕业学子信心倍增。
学校党委副书记潘洵表示,习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勇敢的选择奋斗方向和无悔人生,话语温暖又充满力量,催人奋进。受疫情影响,云招聘、云毕业都会成为2020届毕业生独有的记忆。希望广大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涵育崇高信念,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中,时刻不忘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总书记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殷殷嘱托,让青春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姿,充满价值。
“作为一名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老师,读了习总书记的回信之后,心中备受鼓舞。”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唐军表示,“多年来,学校向毕业生大力宣传各种基层就业项目,制定各种奖励措施激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众多学子也选择了到边疆基层去建功立业。习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关心和关注,将进一步坚定毕业生的选择,扎根边疆、奉献在基层的信心和决心,也必将激励更多的未就业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
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田阡教授谈到,习总书记的回信中强调:“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这一代一代青年的奋斗才让我们的生活愈发美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身边的青年人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抗击疫情这个特殊时期的拼搏奉献,我深受感动。希望能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自己的能力,让更多的青年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思考历史,让新时代的青年们能够更好的砥砺前行。
“读了总书记的信,让人深受鼓舞,庆幸自己‘生逢其时’,也被感‘肩负重任’,对我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刚刚圆满送走2020届毕业学生的数学与统计学院辅导员唐海谈到:“作为一名辅导员,如何在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何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事儿?如何将个人青春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建设中去?我想更多的应该是踏踏实实从小事儿做起,然后持之以恒,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做好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2020届心理学公费师范生努尔唐·马合沙提毕业后选择到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他说新疆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发展初期,在其实习期间,发现所任教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于农牧民家庭,同学们虽然对学习充满期待与渴望,但由于当地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较为淡薄。面对这一现象,他希望自己扎根祖国偏远地区,服务家乡,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同学们正视内心的冲突,勇于表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贯通个体价值与社会需求。将自己的理想落实在工作中,服务每一位同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习总书记在给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中的亲切勉励字字暖心、催人奋进,为我们这届毕业生点亮了前路。”作为一名学习了七年特殊教育专业的特教人,2020届教育学部硕士阿日贡谈到:“我决心回到家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理念落后、师资不足的现状,追求一直以来内心对特殊教育的那份坚守,这亦是我的民族、我的家乡赋予我的情怀与使命。踏上工作岗位后,我将谨记总书记嘱托,在未来的工作中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为祖国、为人民、为我的民族做出更多的贡献。”
新闻传媒学院传播学硕士迪力牙提说,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党和国家对新疆教育的高度重视,让我有幸于2011年来到西南大学,在这里度过了本预、本科、研预和硕士共9年的求学生涯。今年毕业,我决心回到家乡,投身于祖国的西部大开发建设中,为美好新疆的发展添砖加瓦。正如习总书记所言,西部大开发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作为一名深受党和国家关怀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我肩负重任,回到边疆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经历了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后,我意识到未来的道路一定有太多未知的困难,但我定会坚定信念,更应勇往直前,回报党和政府对我们的亲切关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李健毕业后即将前往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就职。他说,毕业学年,我亲眼见证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短时间里迅速控制住了疫情发展势头,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成千上万的青年志愿者奔赴前线,用生命和热血守护了人民的安宁。习总书记勉励我们2020届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作为一名农学专业的博士,我决心向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的青年志愿者看齐,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将所学知识与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将个人研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