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物技术中心范艳华、裴炎研究团队近日在期刊PLOS Pathogens发表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a fungal competition factor: production of a conidial cell-wall associated antifungal peptide”(一个真菌竞争因子的鉴定:产生分生孢子细胞壁相关的抗菌肽)的研究论文。
该文解释了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抗菌肽BbAFP1的抑菌机理及生物学功能,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竞争是自然选择的基本驱动力之一。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除寄生虫体外,还广泛存活于土壤和植物叶面、根系等环境,与其它真菌(尤其是植物病原真菌)展开激烈的生存竞争。课题组研究发现,球孢白僵菌在成熟分生孢子中特异表达抗菌肽BbAFP1,并“预装”于孢子细胞壁上。当孢子遇到适宜萌发的环境时,抗菌肽被释放到孢子周边环境,抑制环境中其它真菌的生长,保障球孢白僵菌能获得足够的空间及营养完成自身的生长发育。研究还发现,BbAFP1能够通过其几丁质结合能力富集到病原真菌表面,随后引发膜电势改变和活性氧爆发,导致细胞膜完整性破裂并引起胞内物质外泄,最终达到抑制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目的。此外,将BbAFP1导入番茄中超量表达后能够增强植株对大丽轮枝菌和灰葡萄孢菌的抗病能力。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范艳华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童胜与已毕业硕士研究生李茂莲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08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