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二百三十二】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学生:做疫区孩子身边的小太阳


来源:   |  文字:   |  摄影: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妹妹,别哭,别怕,你要相信,无论冬天怎样酷寒,春天终会如期到来……”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锣圈岩村,心理援助志愿者王南婕和该村初三学生小琴(化名)聊天,开解心结。当天,王南婕和村干部一起把初三教材送到小琴家。临走时,小琴却忽然大哭起来。王楠婕马上陪着她走到一边。我和她一样都是学生,更能够理解疫情期间的心理状况。安抚好小琴,王南婕和她加上微信,回程路上,一直聊天开导。——节选自《湖北日报》,《95后心理辅导团服务乡村》

今年24岁的是王南婕是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一名“95”后。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家住湖北恩施市宣恩县的她一直没有返回学校。疫情发生以后,王南婕同学的妈妈作为医生参与了隔离病区一线工作,“我妈妈在椒园新冠肺炎隔离病区一线工作,我也想和妈妈一起努力。”

疫情持续扩散,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秩序和心理状态,从湖北武汉宣布封城开始,到3月15号,湖北已经处于隔离状态52天,长久隔离状态,难免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受到妈妈工作影响,王南婕参与了由椒园镇镇长牵头组成“椒心我心,唯园所愿”椒园镇心理咨询服务团,并作为咨询服务团的团长,成员包括部分政府人员、村基层人员和4名在读大学生。

心理咨询需要秉持一定的专业伦理和工作技巧方法,重庆求学期间,王南婕多次参加社区组织的心理辅导工作专业实践,有一定经验。她告诉团队成员“疫情期间,大多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大家多学会倾听,提供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如看看短视频、适量做运动等等……”王南婕每晚都在“椒心团”微信群里分享情绪疏导方法,跟团里的成员讨论如何处理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

借助椒园镇给各村学生分发教材的机会,“椒心团”为居家学生准备了一封暖心的信。每封信还配有一个简单的信封,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孩子们增加抗击疫情的信心。

国家卫健委、民政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疫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中央应对新冠肺炎应对工作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民政部启动“携手同心助战疫关爱保障行动”,要求地方政府联合社会专业力量对于参与疫情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保障与关爱。社会工作队伍作为抗疫一线队伍的一员,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依托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专业教师团队开通了社会工作市民热线,通过电话疏导和线上咨询,为参与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消解焦虑情绪,提供专业咨询赋能一线社区工作者面对求助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