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本科2018级雕塑专业学生刘昱伽在家中拿起画笔,利用废弃口罩、旧抹布、旧报纸、包装袋等材料,创作出了一幅幅感人的画作。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石富介绍,这种作画方式为综合材料绘画。他认为,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要开拓思路,多动脑筋,厨房残余的油脂、锅灰等都能拿来作画,“越是材料匮乏,越是要想办法”,这是他对学生刘昱伽的期望。
刘昱伽说,自己创作的出发点是致敬和铭记所有奋战在战“疫”第一线的人员,比如医护人员,交警、军人、环卫工人、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外卖小哥、建筑工人……他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正是他们的不懈付出,构筑了抗疫工作中坚实的根基。自己虽呆在家中无法出门,但仍希望把这股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意志通过画作传递给更多人。材料匮乏,他用上家中一切能用的材料进行绘画。

图为刘昱伽的美术创作《隔离日记》

图为刘昱伽的美术创作《隔离日记——坚守》
刘昱伽的创作,也反映出西南大学石富老师的教育理念:深刻、自由与激情。在“抗疫西大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微信群中,发起者石富老师说道,“要创作出深刻的作品,而非浅显的讴歌”“创作不一定需要笔和纸”“要充满激情地创作,重视力量和情感的双重表达”。透过屏幕上青年创作者们的积极回应,坚持创作、不畏艰难的“逆行者”精神在西南大学青年师生群体身上得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