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一百四十四】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在战疫中贡献“心”动能


来源:心理学部   |  文字:   |  摄影: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工第一党支部在支部书记高雪梅的带领下迅速响应,积极参与到全面抗击疫情的战疫之中。

高举一面旗帜。心理学部党委1月27日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黄泽文和副书记、部长陈红任组长,班子其他人员为成员的心理学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工作组,制定了《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援助实施方案》。教工一支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积极组织动员支部党员参加学部组建的抗击疫情各项工作。

夯实一个堡垒。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书记高雪梅、支部委员赵永萍、支部党员徐展、郭成、刘衍玲等纷纷行动起来,形成了支部干部积极带头,主动担责,勇挑重担,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心理热线服务、科普文章撰写、医务人员的公益培训督导等各项具体公益服务中。

开通一部爱心电话。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习总书记指示,心理学部于128日开通抗击疫情心理援助热线至今,已接通来自武汉、重庆、贵州、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地近200通求助电话,教工一支部宣传委员赵永萍、党员刘衍玲,支部所属发展与教育系的非中共党员赵玉芳教授、张仲明教授、张婷博士等14名心理专家和40名研究生志愿者积极参与,为每一位求助者及时提供了专业、温暖、信任、安全的心理支持。近日,又相继开通了重庆市2020届毕业生抗击疫情心理援助热线,重庆市留学生抗击疫情心理援助英语专线服务。并与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24名医务人员及其家属开展“结对子、搭‘心’桥”心理支持活动。

进行一次心理调研。以支部书记高雪梅牵头,选择了近期有关疫情的来源、传播、预防、治疗等共16条已经官方辟谣的谣言,调查了民众在第一时间看到该消息时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调查一共收到近2000份有效问卷,年龄分布为18-70岁。最终形成了“疫情中,如何不被谣言所裹挟”的调研报告。党员郭磊、杨发辉组织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以及香港澳门,开展问卷调查,共收回14000余份样本,形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公众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的报告”,并被新华内参采用。

开展一次心理科普。1月30日上午,心理学部党委成立抗击新冠肺炎心理科普专家团队,高雪梅书记积极参与团队的策划、组织,与党员同志郭成、刘衍玲等同志一起参与到撰写工作中。20天来,与学部其他专家一起,撰写推送五个系列近20篇科普文章,阅读量5万多。科普团队的工作得到了众多媒体的报道,推文陆续被重庆教育等众多平台转发。2月16日,由高雪梅任副主编、郭成等党员同志参编的《疫情中的心理关爱手册》电子版上网发行,手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简单实用,对普通民众、儿童、学生、隔离人员、确诊患者和医护人员等疏解疫情中的心理困扰和压力有很强的针对性。

录制一次心理援助视频。支部党员同志高雪梅、赵永萍等积极参加北碚电视台“抗击疫情,北碚在行动”、重庆电视台“抗疫,渝你同行”、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抗击疫情,与你同‘心’”等心理援助微视频录制工作。针对青少年,针对社区干部和群众等,针对医务人员及其家属等,制作心理关爱小视频,向社会大众传递心理知识,构筑好“疫情心理防火墙”,引导广大民众和医务人员,为自己的心灵做好保健操。

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在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疫情防控组发布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通知》中,高雪梅被任命为患者干预组副组长,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的实施和指导。支部党员抱着“我是党员我先上” “抗击疫情,党员当先”的使命担当,哪里有任务就在哪里站出来,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冲上去。支部党员高雪梅、赵永萍、陈安涛、徐展、郭成、刘衍玲、韩鹏飞等同志踊跃报名参加学校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在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科学有序参与门岗执勤、防疫消毒、社区宣传、调研和服务等疫情防控工作。

筹集一次善款。1月29日,看到武汉市慈善总会的公益募捐信息后,高雪梅书记带领所在的教工一支部率先发起“抗疫一起捐”的活动,2 天时间筹集善款1万余元捐献给武汉市慈善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