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七十六】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开展“三个联动”,筑牢疫情防控坚实壁垒


来源: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  文字:   |  摄影: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关于疫情防控批示要求,深入学习教育部、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及学校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部署,把保障学院师生生命安全作为第一要务,扎实做好学院师生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三个联动”,筑牢疫情防控坚实壁垒。

党委和行政联动,压实责任,精准施策。根据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学院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党委谭琳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包括学院党委委员、行政领导班子、工会教代会委员和教辅队伍,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疫情研判,学院防控措施制定,网络新媒体信息审核和师生相关信息整理。小组成员通过网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共西南大学委员会《关于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审核发布了《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致全院师生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倡议书》,鼓励学院师生配合防疫举措,展现文社担当。

专业教师与学工战线联动,保障学生在家有守护,开学有准备。学院通过公众号、网络微信群和QQ群逐个师生告知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和教务处新学期的教学安排,要求教师按照学校安排认真备课,同时发挥学院本科导师制的作用,远程指导导师组学生精心做好个人和家庭疫情防控,传达学校不准提前返校的要求和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假期生活,做到离校不离学。在教学层面上,联合学工队伍建立各专业班级上课QQ群,发布课程预通知和课程准备。学院要求研究生导师切实做好研究生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了解指导研究生的动态,落实学校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自发建立“西大社工助力抗疫”小组,发挥专业力量,借助“西大群学”自媒体平台,普及疫情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谣言和恐慌产生的社会机理。结合专业知识,阐释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工作的关系与作为。传播社工参与疫情防控正能量,用温情小故事传达专业社工在疫情防控中的作为与专业力量,启发关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治理思考。前瞻性的结合抗击非典期间“高校—社工—社区”伙伴关系模式,整合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心理、医务工作者搭建重庆市抗击疫情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未来将针对参与抗击疫情医护人员、病患及家属、被隔离人员和一般社区居民提供危机干预、心理疏导、信息咨询、亲子辅导等服务。

宣传教育与信息排查联动,精准落实学校部署,引导师生科学防控。学院认真落实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要求,全面精准开展各项工作,组织学工队伍对学院湖北籍、武汉籍学生,以及在110号后接触武汉籍人员学生,在湖北经停学生进行排查,跟踪动态,每日报告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统计完成学院教职工、离退休教师个人信息和身体健康状况。针对假期留校学生,建立体温监测档案,每日向学校报告在校学生体温数据。为做好假期在家学生疫情防护工作,学院辅导员队伍通过电话、微信、短信、QQ群等方式告知学生在接到学校开学通知前不得提前返校的要求,传达国际处暂停出国(境)审批的通知,追踪已经出国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到不遗漏,不瞒报。引导居家学生思想上到重视疫情防控,不信谣,不传谣,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配合下,相信一定会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迎接玉兰芬芳花满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