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清华简与《尚书》学史重建
时 间:2025年11月16日(星期日)19:00
主讲人:刘光胜
地 点:文华楼B栋文献所336会议室
主办单位: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主讲人简介:刘光胜,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在职博士后。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曾子研究会理事,山东曾子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出土简帛文献研究,具体方向是儒学史、先秦史、经学。获“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第三届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第四届董治安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奖”以及“首届曾子文化奖”等奖项。
讲座简介:
汉以降,《尚书》的流传过程十分复杂:它涉及伏生今文、孔壁古文、张霸“百篇”、杜林漆书、梅赜古文等不同版本;《古文尚书》的作者有孟子、孔安国、宋忠、郑冲、王肃、孔氏家族、梅赜等不同说法;其成书年代有战国说、西汉说、东汉说、东晋说等。从西汉开始,对《古文尚书》的考辨一直绵延不绝,贯穿了2000多年的《尚书》学史,可以说《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是学术史上时间跨度最长、最难以解决的学术公案。
作为秦代焚书以前的写本,清华简最令人振奋的发现就是失传2000多年《书》类文献重新面世。以清华简的发现为契机,用秦火之前的“原版《尚书》”梳理先秦《尚书》文献传流,同时结合甲骨卜辞、金文、郭店简、上博简及马王堆帛书等出土材料,校释《尚书》章句,考辨《古文尚书》真伪,重新审视清儒的辨伪学成果,拓展对早期古书成书规律的新认知,无疑将为《尚书》学研究开辟不同于以往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