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聚焦“双一流”建设,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党的建设、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生动书写了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大篇章。近日,学校推出“献礼党代会”系列报道,将全面展示近年来学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发展成果,以实实在在的成绩成效,为即将召开的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献礼,敬请关注!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培育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着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初步形成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科研创新体系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部署。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构建“3X”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以有组织科研大力推进构建矩阵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取得了“五聚”“五新”成效。

2024年4月,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聚焦主题,承接重点任务水平获得新提高。一是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开展集中学术攻关,设立专项重点支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化阐释、体系化研究,鼓励承担了《外国教育史》等“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话语的历史谱系与体系建构等标识性科研任务10余项。二是新增承建10个重点研究平台,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其中,牵头共建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获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复信祝贺;共建的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23年2月,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仪式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

2024年7月,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西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揭牌。

2024年11月,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揭牌。
聚集资源,竞揽重大重点项目创造新突破。实施科研发展激励计划,组织开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交叉研究,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7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8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合计63项,同比增长96%。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首次突破70项大关,年度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15名。

2023年3月,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2025年4月,学校举行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精神解读会。
聚力精品,产出高质成果能力实现新提升。实施高质量发展“四大”工程,出版专著500余部,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4000余篇,被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或部门采纳的资政成果近400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3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9项、青年奖6项,获奖总数在第八届全国排名位列第18位、在第九届排名中位列第24位;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发展研究奖207项,其中最高等级奖28项,获奖总数继续名列全市第一。

2020年12月,学校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部分研究成果
聚能探索,汇聚科研创新力量取得新进展。启动“面向203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先导计划”,围绕“三大行动计划”组建了33支哲学社会科学先导计划科研团队和一批实验室、智库,入选首批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2个(含共建)、首批重庆市新型智库4个(含培育)、首批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5个。

学校启动实施“面向203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先导计划”。
聚心叙事,推动社科国际传播展现新气象。一是支持学术集刊和外文期刊建设,推动数字赋能国际传播矩阵构建。在16种学术集刊中,2种入选CSSCI集刊,1种入选AMI核心集刊,3种成为AMI入库集刊;4种外文期刊中,入选ESCI、SCOPUS、DOAJ、BAK各1种。二是落实澜湄合作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项目等工作,提升学术对话交流能力。依托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设立文明交流互鉴项目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人才培养;依托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开展乡村振兴与国家减贫国际培训工作。三是鼓励中文经典著作外译,出版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成果等外文著作20余部,伊朗研究中心研究员艾森等翻译出版中文著作近20部。

学校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集刊一览。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面向新征程,学校将围绕深入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以大视野大格局推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1333”高质量发展战略,即围绕“助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1”个根本任务,通过“制定实施路书,推动分步骤发展”“深化制度改革,做好有组织科研”“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3”大保障举措,实施“新兴交叉研究行动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计划”“新文科高质量发展计划”“3”项行动计划,最终实现“大团队”“大平台”“大成果”“3”大发展目标,向新图强,在实干作为中谱写“西大有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