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聚焦“双一流”建设,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党的建设、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生动书写了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大篇章。近日,学校推出“献礼党代会”系列报道,将全面展示近年来学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发展成果,以实实在在的成绩成效,为即将召开的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献礼,敬请关注!
自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围绕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目标,挖潜聚力、深根厚植,扎实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拓展与深化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更主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服务国家战略成效显著。学校牵头成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启动仪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致中心理事会成员的复信并致辞。“中国-匈牙利食品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为学校首个国家级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合作发展中心、澜湄合作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顺利落成,推进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年2月 学校牵头成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

学校持续推进与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共建食品科学联合实验室。
中外合作办学持续深化。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成功申报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教育项目;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合作申办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通过答辩。截止目前,学校在11个专业领域开展合作办学,每年注册学生约3300人。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消化、融合、创新”反哺学校内涵式发展,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教学创新、深造就业等方面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2022年,学校与越南顺化师范大学举办的境外办学项目—联合培养教育博士项目实现首次招生。

2024年4月,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来校访问。

2025年3月,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副校长一行来校访问。
学生国际视野不断拓展。实施以“学生国(境)外交流学习项目”“暑期国际课程周”“国际课程云课堂”为主要支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规模化引进国际课程。每年选派800余人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共邀请104名外教来校开设105门全英文课程,选课人数近5000人。连续举办3届举办“新青年班”,服务国际组织人才战略储备,实现学生前往国际组织实习的零突破。

2025年1月,学校全额资助优秀研究生赴新加坡参加名校科研访学项目。

2024年7月,学校2024国际课程周开幕仪式。
“留学西大”品牌日益彰显。2019年以来,与泰国、意大利等国高校建立多个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积极推动实施与美、德等国合作的国际青少年交流项目(YES),多层次开展来华留学预科教育及各类特色培训项目。每年招收和培养的国际学生数量约2000人,规模稳居重庆市第一,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023年12月,西南大学第16届国际文化节开幕式。
国际科研合作亮点突出。重点围绕建设中外联合实验室、承担中外联合科研项目,引进高水平国外智力,常年聘有外专外教约70人,建有7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6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和5个国别区域研究中心。2023年伊朗籍教师艾森获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2024年7月,学校与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研究大学等签署合作备忘录。
国际中文教育收获颇丰。顺利完成合作共建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转隶工作,新增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中国语言文化项目。学校7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机构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各方力量,创办《汉学与国际中文教育》学术期刊,打造孔子学院“中文+高铁”等多个精品项目,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4年9月,哈萨克斯坦阿布莱汗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学员阿茹江在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荣获亚洲冠军并跻身全球五强。
港澳台工作平稳有序。2019年以来,学校新增港澳台友校3个、港澳台教育交流项目19个,接收港澳台地区来校长短期交流生331人,选派411名在校优秀学生赴港澳台进行长短期学术交流和文化体验。优化培养方案,注重学业帮扶,累计培养港澳台本科生和硕士生155人,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2024年6月,港澳台大学生参加巴渝文化之旅夏令营。
接下来,学校将科学谋划“十五五”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重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核心任务,发挥办学优势特色,集聚优质海外教育资源,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