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教育部人才培养供需适配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交流推进会在学校召开。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副司长唐小平、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副主任程卫星出席会议,全国19个试点省份教育行政部门和41所试点高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会。

会上,重庆市教委、浙江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和西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依次作交流发言,各单位围绕改革试点工作进展、创新举措、下一步工作考虑等方面作分享汇报。学校党委副书记黄杰代表学校在会上介绍了学校改革思路与实践经验。
会议通报了改革试点监测情况,部署了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试点应用工作,强调要准确把握人才培养供需适配改革的核心要义与目标要求,理清改革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供需适配机制改革在服务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整体布局中的定位和作用。要加快完善部门协同机制、推进数据互联共享、加强平台应用实践,科学理解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的“参考性”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在决策支持中的辅助作用。
据悉,教育部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人才培养供需适配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作为本次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学校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系统谋划,将改革试点任务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契机,坚持在改革中“先行先试”、在落实中“主动作为”。目前,学校各项试点工作已全面铺开、稳步推进。
下一步,学校将紧扣改革要求,聚焦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具有西大特色、可示范、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