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校长张卫国出席“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暨重庆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会议


来源:科学技术处   |  文字:黄斌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8月19至20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暨重庆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会议在荣昌召开。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科技部农村科技司二级巡视员许增泰,市科技局局长许洪斌出席会议,重庆市相关区县、在渝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国家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协会负责人,部分创新型企业及四川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代表等参加会议。学校校长张卫国,人力资源部、科学技术处、生命科学学院、荣昌校区管委会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区域创新资源融合发展,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于2019年8月在四川内江启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该体系聚集高校、科研院所、园区、县域、企业、乡村、特派员等,聚焦三农,将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载体和主战场深度融合,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会上,学校与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大学、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政府、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荣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协会等11家单位共同签订合作备忘录,正式加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

张卫国在会上作为申请纳入“100+N”体系代表进行交流发言,重点介绍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农业、教育特色优势,整合科技教育人才资源,立足重庆、面向西南、服务全国三农工作情况,并表示将以纳入体系建设为契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举全校之力,主动对接创新体系工作重点,深度融入三农工作,重点围绕长江上游种质创制重点设施建设、动植物高效种养和绿色发展、农业灾害预警与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智慧物流、丘陵山地智能农机装备研发等方面与合作体系各单位开展深入对接、协同合作,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服务三农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布局“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包括数字概念、建设内容、工作体系思路三个内涵。“100”是指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包括大学、科研院所、园区、县域、乡、镇、村、企业、科技特派员法人单位,星创天地新型研发机构等10个方面各10家。其中,大学、科研院所、企业是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县域、园区是创新载体和主战场。“创新体系建设”是将主体载体和主战场聚集起来,把分散的创新资源要素串联起来,组成一条金灿灿的创新链条,形成农业科技创新合力。“N”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广大人才、城市智库非农要素等资源进来,把更多投资者吸引到这条创新链上来,探索破解成果转化对接有障碍、项目基地平台人才引进难、创新要素集聚难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真正成效。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