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正点财经》等多个栏目报道学校铺设人工鱼巢以进一步增加嘉陵江天然鱼类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相关工作。水产学院张春霖、冯兴无两位老师接受央视采访,对人工鱼巢原理、作用及开展的相关研究等情况做了介绍。

点击图片即可观看报道视频
据悉,人工鱼巢是在自然环境变迁导致鱼类产卵的地点和方式不太适应以前繁殖方式的背景下人工设置的鱼类产床。人工鱼巢为鱼卵提供了一个孵化的环境,同时为其他地方产的鱼类幼苗漂流到这里以后提供一个庇护的场所,以便它们在此逗游和摄食。人工鱼巢每年布设两个月。学校科研人员定期利用水下机器人观察记录水下鱼类的产卵情况,并通过现场取卵来观察鱼卵的胚胎发育情况。科研人员将采集的鱼卵带回实验室以后进行人工孵化,计算人工鱼巢上鱼类的产卵的规模,并对鱼卵的DNA进行测试,分析产卵类型。最后将鱼苗养殖到一定规格以后,把它们放归嘉陵江,实现自然增值的群体回归,从而达到促进鱼类繁衍、助力嘉陵江生态修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