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为师生办实事系列报道之四十四】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突出“三个导向”扎实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


来源:人工智能学院   |  文字:严世趁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编者按:在全国各地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学校各单位积极踊跃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为师生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力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立足新建学院实际,聚焦服务师生需求、破解工作难点、推动学院发展,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扎实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惠及全体师生。

坚持目标导向,谋大事促发展。准确定位学院使命,把实事办到发展“点位”上。人工智能学院作为新成立学院,肩负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引领学校“新工科”发展的使命。学院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思路,注重在“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加强顶层设计,在前期调研摸准实情的基础上,对照学院第一次党员大会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愿景、对照师生需求,研究确定4位处级党员干部办实事重点任务14项,制定推进措施35条,并将“基于AI文化内涵的学院文化建设”“组建学科团队,凝练学科方向”“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等关系学院发展的大事要事,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目前学院已完成院徽院训等征集,组建类脑芯片学科团队,确定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等四个重点研究方向,积极推进类脑芯片及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中心示范工程项目入驻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西南大学科学中心,组织开展人工智能专业申报,制定并逐步实施“能力提升计划”,成立国内合作领导小组,与綦江大数据中心、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等多家单位进行了合作洽谈,稳步推进学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解难事破瓶颈。勇于面对学院成立初期面临困难,把实事办到“刀刃”上。针对新建学院党建工作基础较为薄弱这一问题,以强基础、履职责、抓落实、重监督为主线,开展“三会一查”,加强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入党培养联系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指导,实行党建督查制、通报制,提升队伍“战斗力”,进一步强化党总支的主体责任和书记的第一责任;针对新建学院内部管理运行效率需提升这一问题,着力抓好建章立制和规范运行、抓好学院干部作风建设,先后制定或修订党建、教学、学生工作制度10余项,并自查重要决策制度执行落实情况;针对实验场地紧缺这一师生反映的“燃眉之急”,在积极协调保障现阶段教学实验场地的同时,努力“看长远”改善教学条件,申请专项经费购置实验用计算机、课程所需实验教学仪器,合理规划新教学楼功能布局、加快推进装修,让师生有“盼头”;针对学科专业竞赛活动报名费和耗材费高、学生难以承担、指导教师负担压力大这一问题,出台《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竞赛经费支持办法(试行)》,为师生提供实实在在的经费帮助,引导和鼓励学院师生参加高水平学术科技竞赛。

坚持效果导向,办好事暖人心。准确把握师生需求,把实事办到师生“心坎”上。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辅导、制定基金申报激励政策、对接相关部门为学院教师提供详细政策解读和咨询等,积极鼓励支持学院教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部级以上重点项目等,激发教师开展高质量科研动力、提高申报成功率,4月以来,已有11人次成功申报国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市级研究(教改)项目,从此项民生实事中受益。设立营养加油站、组织开展学业导师帮扶,为家庭困难、学业困难学生贴心“加油”。学院师生党员也积极立足岗位办实事好事,教师党员自费为困难学生购买教材、竞赛辅导书籍,主动辅导学生学业、分享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党员通过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结对联系新生答疑释惑等主动服务迎新第一线,通过指导本科生团支部建设、为本科生上“微党课”等加强院内朋辈引领、互动交流。教师党支部还与学生党支部联合推出“校、院办事指南”,为学院新生办事指路。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