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学校成功举办首届土壤文化节


来源:资源环境学院   |  文字:杨茜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在第八个世界土壤日到来之际,为深入宣传土壤健康知识,倡导土壤健康理念,12月3日,由西南大学、重庆土壤学会主办,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承办的首届土壤文化节“关爱土壤 守护未来”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本届文化节围绕科普土壤知识、感悟土壤精神、弘扬土壤文化集中推出“五个一”特色活动,即一次科普展览、一次参观宣讲、一场科普讲座、一次丰收采摘、一堂野外课程。

聚焦土壤知识,共享科学盛宴。12月4日早上,土壤知识科普展览在西南大学南区樟树林开启。本次展览共设计十三个主题,共展出一周时间。展板由资源环境学院慈恩教授等八名教师带领研究生土壤第一、第二党支部的同学共同制作,并在12月5日当天进行现场讲解,带领大家走进神奇的土壤世界。同时,现场还设置互动游戏,吸引校内外广大群众前来参与。活动现场最小的生态瓶制作者仅一岁零八个月。

宣讲虚实土壤,积蓄奋进力量。侯光炯纪念馆在12月4日-5日进行特别开放。开放期间,资源环境学院大地之子宣讲团成员结合馆内陈设为进馆参观人员讲述侯老的非凡人生历程和崇高思想品格,凸显“精神土壤”的巨大感召力,激励西大学子传承“光炯”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同时对馆内的土壤样本进行介绍,揭秘“实体土壤”背后的故事。

开展科普讲座,激发护土意识。本次土壤文化节邀请到土壤多尺度界面过程与调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的田锐副教授以“土壤的生命——亿万年不过一瞬”为主题为师生进行科普讲座。其中,1厘米的土壤形成需要300-500年的漫长时间令在座听众无不受到震撼,也激起了大家关爱土壤,守护土壤健康的意识。

采摘丰收柑橘,落实劳动育人。12月3日早,一场丰收采摘活动在国家重点野外台站——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进行。沃土出好果。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资源环境学院石孝均研究员表示这批柑橘是坚持生态保育理念,使用果园绿肥生草覆盖技术改土培肥的科研成果。据悉,这批柑橘是资源环境学院“科技小院”支部师生党员经过三年种植后的第一次收获结果,特举办此次丰收采摘活动,并在当日中午将柑橘送至学校各个食堂供师生免费品尝。

巧用野外资源,强化实践育人。本届土壤文化节邀请到资源环境学院张跃强副教授在国家紫色土肥料与肥力监测基地进行现场授课,并带领大家通过看、摸、闻等多种感官感受脚下的土壤。

本届土壤文化节还吸引到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师生一行和国土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前来参与,并受到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在线、上游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