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硕博乡村行系列报道之十一】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开展“乡村振兴e课堂”寒假社会实践


来源: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   |  文字:贺友林、刘杰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编者按:为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人才优势,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科学研究、理论成果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关系,主动肩负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将个人研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寒假,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继续组织开展“百所山村小学计划”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西大硕博乡村行,助力振兴暖童心”,共组建31支校级研究生实践团队奔赴重庆市内各区县开展送教下乡和留守儿童帮扶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强化新时代研究生的使命担当,以丰硕的实践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人才优势,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组织20名研究生参与此次寒假社会实践“百所乡村小学”计划,社会实践地点定为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蔡森坝小学。

蔡森坝小学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栗子山寨脚下,距离三建乡有十公里左右,距离丰都县城37公里。三建乡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蔡森坝小学要承担三个市级特困村的义务教育任务,学校学生总人数仅有124人。为发挥志愿者的积极作用,给小朋友带去真正的温暖与关怀,实践队伍在蔡森坝小学进行为期三天(1.5日-1.7日)实践活动,精心准备DIY循迹小车、三维建模、趣味编程、增强现实、奇妙英语、青春旗帜等课程。

在DIY循迹小车课堂上,实践队员先简单介绍小车的运行原理,再逐步演示小车的拼装方法。拼装过程中,当孩子们跟不上老师节奏时,其他的实践队员立马上去安抚孩子们的情绪,耐心帮助他们完成小车的拼装工作。DIY循迹小车课堂,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天马行空的好奇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发芽。在“增强现实(AR)”课上,实践队员通过AR软件扫描配套图书,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到各种恐龙,让他们感受到虚实结合的科技场景。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丰富有趣的课堂知识启迪着孩子们的思想,激发着孩子们对科技、对知识的向往。课间活动中,实践队员们和孩子们一起歌唱祖国,互动游戏,在歌声中传递彼此心意,在游戏中拉近彼此距离。最后,实践队员们对一些孩子进行家访,为他们送上食用油、牛奶和书包等生活用品。

为宣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传递爱与关怀,实践队员们结合学科优势与蔡森坝小学实际,为孩子们带去科技启蒙教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