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校长张卫国带队调研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与新建工作


来源:科学技术处   |  文字:谢珍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5月7日上午、9日下午,校长张卫国带队深入到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长江上游健康土壤与绿色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调研,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副校长崔延强参加调研。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教授围绕建设背景和意义、组织构架与运行管理等方面汇报重组方案及相关建设工作并提出有关支持推进事项。长江上游健康土壤与绿色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负责人陈新平教授汇报相关筹建工作进展情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就国重重组和新建推进过程中的人才引培、招生指标、科研项目、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研讨,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一致表示全力支持和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与新建工作。

崔延强要求实验室团队负责人进一步优化筹建方案,凝练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明确核心团队人员,组建新国重学术委员会,落实人员管理机制、实验办公用房、设备购置等,处理好校内重大科技平台之间的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国重的重组优化和新建运行。

张卫国充分肯定前期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与新建工作取得的成效。他指出,要深入领会国家重组国重体系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和体现学校学科特色和优势,明确实验室具体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要在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方面下功夫,把实验室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为实验室建设提供条件、制度和机制保障。针对重组和新建过程遇到的问题,张卫国强调,要逐一落实支持举措,形成推进时间节点,学校将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逐一落实推进。

扩展阅读: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历经十年建设,成功引领我国蚕业科技整体实力跃升为世界领跑地位,享有重要国际声誉,在本行业不可替代;在上级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国重重组方案历经多次优化和论证,集中集体智慧,新版重组方案着力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战略科技力量为根本原则,采取“校内交叉、全国协同”方式,通过“优化方向、增强队伍、促进交叉、强化支撑、革新机制”,以世界领先的现代蚕桑科技创新中心为建设目标,把实验室建设成为知识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创新人才培养和集聚高地,领跑全球现代蚕桑及生物质科技前沿创新和产业发展,着眼创造从千亿级向万亿级跃升的“大蚕桑”产业价值,有力支撑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及“一带一路”合作;重组后的国重新集聚了多个院士团队、国家创新群体和一批国家级人才。长江上游健康土壤与绿色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从2020年4月正式启动筹建以来,筹建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实验室建设纳入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多次研讨、论证和征求意见,逐步明确了新建国重的名称、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团队。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