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国际博物馆日 学校博物场馆线上“晒宝”


来源:博物馆   |  文字:关耳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新石器时期的马家窑尖底瓶,商代的甲骨文片,徐悲鸿画的奔马,苏葆桢的葡萄画……贺龙元帅长征途中用过的马鞍,袁隆平院士使用过的手提密码箱……”5月18日上午,细雨纷飞,学校博物馆大厅,解说员如数家珍地给师生观众们解说着。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学校博物馆推出“文化•自然•生命的力量——西南大学博物场馆群落掠影”微型展览,“晒出”学校13个博物场馆(含陈列馆、纪念馆、标本馆)的馆藏概况及精品“镇馆之宝”。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学校已有116年办学历史,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大量历史文物和标本、陈列品资源,目前拥有博物馆、校史馆、历史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纪念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学家侯光炯和国学大师吴宓先生的纪念馆和旧居陈列室,还拥有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馆、植物标本馆、动物医学标本馆、柑桔品种标本馆等,总计13个场馆,博物资源位居重庆高校前列。此次国际博物馆日,也是学校各个场馆在网络上第一次全景亮相。

据介绍,学校是全国首批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历史博物馆是国家文物部门备案的专业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天文地质馆、昆虫馆等,也是全国或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发挥着科研教学与文化育人的独特作用。

关于“镇馆之宝”,博物馆志愿者介绍,历史博物馆拥有有瓷器、金属器、石器玉器陶器、书画文房和西南少数民族及钓鱼城战史等6个陈列厅,现藏文物4900余件,陈列品3200余件。其间,国家一级藏品两件,二级藏品十余件,三级藏品数十件。珍贵藏品“商代甲骨文片” “马家窑类型尖底瓶” “八思巴纹铜牌”、“北宋缂丝明昌御览双冠图”“宋湖田窑缠枝牡丹纹经瓶”等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算是镇馆之宝。

美术馆有藏品2000余件,其中,属国家二、三级文物的书画作品40余件,包括石涛、董其昌、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吴冠中等著名书画家作品,是难得一见的“宝贝”。

自然博物馆中,中华鲟、扭角羚、金丝猴等濒危珍稀动物标本特别珍贵,而西南大学拥有的长江上游及三峡库区鱼类资源标本,在全国而言,也是最全的。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博物馆还珍藏有贺龙元帅长征途中用过的马鞍、袁隆平院士曾经使用过的手提密码箱等,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教育意义。”博物馆志愿者解说。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