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南粮食主产区重金属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示范”(项目编号:2018YFD0800600)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
据了解,该项目由学校资源环境学院魏世强教授牵头承担,于2018年立项,经过21家参与单位近3年的协同攻关,圆满完成各项考核指标。项目针对西南地区复杂生境下农田土壤镉砷汞有效性和作物积累的主控因子以及集约化农田面源污染物输移途径与控制节点关键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基于多源污染快速监测技术的污染农田安全种植区划和监管技术研究;镉砷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创新集成与产品研发;集约化农田控源减排与污染物输移全程全时控制技术集成。
项目实施过程中,建成技术核心示范区6个,示范区面积3793亩;辐射推广14万余亩,示范区植物萃取强化修复技术实现了降低土壤镉31.6%,植物修复加中药材间作模式降低15.2%,原位淋洗技术降低40%;面源氮、磷污染负荷分别消减了40%-61.5%、40%-76%。
项目攻克了西南地区重金属与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单一、系统性差、集成度低、时空适配性不足的关键技术瓶颈,为复杂生态区农产品与环境安全保障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成果显著提升了区域重金属和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有力助推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任务在西南地区的落地,为西南粮食主产区作物安全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