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学校师生勇担使命 全力以赴助力重庆市土壤“三普”


来源:资源环境学院三普工作组   |  文字:资源环境学院三普工作组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8月15日至17日,由学校资源环境学院和南川区土壤三普办联合承办的重庆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第一期培训班暨外业调查采样仪式在重庆南川顺利举行。

市农科院副院长、市土壤三普领导小组成员刘剑飞,南川区政府副区长、土壤三普领导小组副组长胡光模,市土壤三普办综合组组长杨守正、调查采样成果组组长陈松柏、质量控制组组长廖敦秀,和学校资源环境学院教授、专家咨询组组长谢德体,技术指导组组长慈恩等参加仪式。市、试点区土壤三普办有关人员,国家级、市级及试点区有关专家,试点区调查采样小组的技术领队、质量检查员,试点区质量监督人员及有关农技人员等共计100余人参加培训,其中包括学校30余位师生、校友。

培训期间,谢德体、慈恩、李睿、李忠意、屈明等10位专家就重庆市土壤的主要类型、成土因素和成土过程,全国土壤三普技术规程规范、表层调查采样和剖面调查采样技术等内容作专题培训和调查采样现场实训演示、讲解指导和答疑。

17日上午,随着参会代表手持铁锹铲起第一抔土,标志着重庆市土壤三普试点工作迈入实操阶段,启动试点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土壤的全面“体检”。两个试点区将于今年9月下旬前完成表层样、剖面样外业调查采样,年底报送全市试点成果。

为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国务院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土壤普查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工作,本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作为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学校资源环境学院在重庆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多位学校教师入选国家级、市级专家组、技术指导组成员,谢德体、石孝均、慈恩、刘洪斌等4位教授入选国家土壤三普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谢德体、慈恩、陈新平、石孝均、王正银、魏朝富、杨剑红等7位教师入选重庆市土壤三普专家咨询组专家,谢德体教授任市土壤三普专家咨询组组长;慈恩、刘洪斌、屈明、李振轮、倪九派、高明、李睿、杨朝现等8位教师入选重庆市土壤三普技术指导组专家,慈恩教授担任市土壤三普技术指导组组长。

二是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整合学校资源和力量,设置重庆市土壤三普技术指导工作组,积极参与重庆市土壤三普信息化平台开发与应用、外业调查采样与土壤分类、内业化验与质量控制、数据建库与土壤制图、数据分析与成果汇总等环节的专家咨询与技术指导工作;重点依托土壤检测实验室,西南大学成功入选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检测实验室。

三是提供全面社会服务。为更好地服务和参与重庆市土壤三普工作,资源环境学院还组建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学院三普工作组,目前已承担了重庆市土壤三普技术操作指南编制、重庆市土壤发生分类暂行方案编制、试点区县预设样点校核、重庆市土壤三普第一期培训班等任务,成功中标重庆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样品调查、采样、制备及典型标本制作项目。未来,将继续争取在内业分析测试、土壤制图、专题评价、成果汇总与报告编制等各环节承担更多工作、提供更多服务。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