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四】学校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来源:社会科学处(社科联)   |  文字:胡珊珊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编者按: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为了更好呈现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10月20日上午,学校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校长张卫国、副校长崔延强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校各二级哲学社科单位和校级科研机构负责人、专家代表,社会科学处班子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崔延强主持。

会上,部分二级单位负责人和专家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依次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提出哲学社科研究要积极对接国家的战略需求,要聆听和回应时代声音,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围绕报告中重点点击的 “教育”“科技”“人才”三个关键词,分析建设教育学世界一流学科的责任和使命;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院长邹芙都分享了对增进历史自信、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思考;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肖亚成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心理学部部长陈红从文明新形态建设、改进人文社科研究范式等方面作交流。

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部长黄杰和社会科学处处长王牧华分别作了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部署。黄杰认为,学习好、宣传好、阐释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是思想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精心组织学习研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要分层分类地开展宣讲、推动学习入脑入心;要挖掘典型深入报道、展示学校师生昂扬精神风貌。王牧华从行动计划、实施路径、具体举措三个方面传达了学校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文社科行动方案,鼓励人文社科研究创新团队和专家学者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着力推出有理论说服力、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重大成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崔延强肯定了大家的精彩发言,他表示,要激励专家学者积极将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的学习转换为理论成果,聚力打造系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实力过硬的科研成果,着眼有潜力项目培育、有组织科研、跨学科发展等,进一步完善“2035先导计划”,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影响力。

张卫国讲话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指导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心怀“国之大者”,切实做到两个结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是不负民之所望,切实做到六个坚持,完善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上升到新高度;三是不忘初心,切实把握三个第一,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研究优势和人才优势,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贡献西南大学的智慧与力量。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