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学校全力以赴做好突发疫情应急处置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  文字:韩笑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11月19日、20日、21日,北碚校区在核酸检测中发现异常情况, 经北碚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从11月21日2时起,将北碚校区橘园学生园区3舍—13舍确定为高风险区。 学校连夜召开紧急部署会,调整过渡期管理为临时管控状态,并作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要求各工作组、各条线、各关口严阵以待、严格排查、严密管控,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行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最大程度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学校党委书记李旭锋、校长张卫国带队赴宿舍封控区、核酸检测现场、学生食堂、学生园区、物资保供点等多处,检查防疫工作落实情况,慰问奋战抗疫一线的教职员工。学校及时召开了全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张卫国通报学校新增疫情情况、应急处置措施和后续校园疫情防控措施等,李旭锋就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异常严峻形势、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提出具体要求。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全校上下统一意志、统一信心、统一行动,是战胜疫情恢复祥和校园的关键所在。疫情再起,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指挥下,教职员工召之即来,来之即战,各环节、各点位迅速投入各项工作准备之中,校园抗疫保卫战再次打响。

迅速转运隔离,摸排轨迹发布风险点。学校第一时间启动流调溯源工作,摸排核酸检测异常混管相关人员活动轨迹、健康状况、核酸检测情况等,封控相关楼栋,上门进行单采复核核酸采样。单采复核检测结果出来后,协同地方迅速将核酸结果异常人员转运至北碚区集中隔离场所,并及时对相关场所进行消杀,对其之前所住的楼栋实施封控和静态管理。转运密接和流调参密双管齐下,把密接人员转运至学校集中隔离点观察,深入摸排病例在校活动轨迹,面向师生发布风险点位,要求当天中午前全部完成自查和报告,要求有轨迹交叉或时空交集者,做好居家、居寝健康监测。

完善指挥体系,加强整体运转驱动器。临时管控期间,学校以片区为单位对全校各园区、楼栋进行划片管理,全体校领导下沉一线靠前指挥,督促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分片组织落实疫情防控指挥部决策事项,实施和统筹指导本片区防疫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防控任务落实落地。学校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到人,落地落细。各二级单位负责人坚守一线,压实防疫物资供应、核酸检测、隔离转运、监督执纪责任,及时回应师生关切,提升调度协调效率。进驻校内教职员工守好份内责任田,踊跃报名志愿者,投身数据摸排、核酸检测、餐食配送、物资搬运、心理疏导等管理服务环节,担当师者情怀,陪伴学生同心抗疫。

凝聚多方力量,调动疫情防控主力军。自11月4日学校北碚校区暴发疫情以来,千名闻令而动、召之即战的教职员工一直驻守校园。此次防疫号角吹响,领导率先垂范、党员带头示范,上下一体、层层配合,全校迅速再次进入“战时”状态。教工、学工、研工系统迅速响应,从快从稳,牢牢把握“科学、精准、有效”原则,落实疫情防控下“网格化”师生管理举措。后勤员工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大后方,医务人员坚守疫情严防检测线,志愿者队伍闻令集结,数百名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走到战疫一线,全面进驻楼栋,精准建立、动态更新在校师生台账、重点人员台账,有序组织师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每日轮流值班值守,发挥师生与学校“沟通桥”“信息员”作用,让服务师生各项举措有落实力度,更有务实温度。

增强管理力度,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为更准确、更快速推进疫情传播溯源和流调工作,学校暂时关闭校内快递点、图书馆、教室、运动场和健身房等场所并对这些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从严从紧控制人员出入,做到非必要不出校,非必要不进校,坚决阻断疫情外溢和扩散风险。在确保必需品物资供应基础上,对非必要物资审慎转送。对居住校内的各类人员信息再次进行地毯式摸排统计,尽量精准掌握校内人员信息动态。同时,加强数据报送统计,运用钉钉、微信群组等,严格“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督促师生每日进行健康打卡,确保底数清、动向明。

坚持以人为本,绷紧疫情防控“民生弦”。高风险楼栋所有学生严格执行“足不出寝”,餐饮等生活需要由学校安排统一供应。非高风险楼栋师生限制流动,保持学生居寝、教职员工居家状态。学校为学生提供免费餐食,进行标准化配餐。园区超市和线上线下保供点继续开放。学生可以寝室为单位,每个寝室安排1人有序错峰取餐、购买生活必需品。教职员工按每天每户1人的原则出户就近购餐、购物。针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者等特殊人群,校医院医护工作者主动提供上门核酸检测服务,学校有关部门及时支持其他帮扶。学校心理服务咨询中心和心理学部各自组织专业力量,开通心理咨询援助热线,公益帮扶师生疏导心理问题,为重点人群提供心理服务,预防、减轻疫情所致负面情绪,撑起心理防疫“保护伞”。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