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国民族学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学的转型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及学校主办,学校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等近百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学校副校长崔延强和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中国民族学学会执行会长麻国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崔延强简要介绍了学校及民族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特色,并表示学校将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学科同频共振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助力民族学学科高质量发展。麻国庆表示,中国民族学学会将立足新时代团结和带领全国的民族学工作者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对民族地区支持政策的研究和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研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幕式由学校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院长邹芙都教授主持,邹芙都代表承办单位感谢领导的深情寄语和发展嘱托,学院将进一步整合民族学学科资源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服务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学学会秘书长祁进玉主持。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杨福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色音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丁宏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继焦研究员分别以“从滇西北当下的民族‘三交’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宗教中国化演进研究”“在不确定性中创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民族学人类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的第五种学术传统”为题进行主旨报告。
分论坛学术交流环节,96位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认识问题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人类学话语体系建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生态文明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社区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稳定”“民族学人类学与‘一带一路’倡议”等八个主题开展学术成果分享和交流互鉴,大会共安排32位民族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分论坛主持和点评。与会学者表示,本次会议聚焦民族学对现实议题的热切关注,在新的历史方位,民族研究学者将围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学的转型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闭幕式上八位学者代表各分论坛就学术交流的成果进行总结。学校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中国民族学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田阡教授在致辞中感谢中国民族学学会和与会专家学者对本次学术年会的鼎力支持,并表示学校民族学学科将认真学习吸收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运用到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共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民族学的学术力量。
张继焦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年会的顺利召开,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学新理论、新视野、新面貌的开启、他号召,新时代民族学需要在关系研究、理论研究与人员发展上凝聚共识,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