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卓越育人系列报道之九】园艺园林学院:理论为基,实践为本,打造特色培养教学模式


来源:教务处、园艺园林学院   |  文字: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编者按: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强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学校策划推出“卓越育人”专题报道,持续分享各学院(部)在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引导广大师生以本次审核评估迎检工作为契机,踔厉笃行,奋楫争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学校园艺园林学院历史积淀深厚,是学校最早设立和建设的骨干院系之一。学院拥有园艺、园林两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风景园林重庆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遵循“法自然,公天下”的院训,培养爱国敬业、脚踏实地、吃苦耐劳、身心健康,具有国际视野和批判思维,富有“三农”情怀、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面向全国、聚焦西南地区的创新型本科专业人才。

响应国家战略,落实立德树人

园艺园林学院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环境修复等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学院专业特色,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专业人才。同时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继续发展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措施,特别是加强了劳动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例如增加实践课程中的劳动课程学时,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持续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所有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教研室以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深入讨论和交流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经验,部分课程建立或正在逐步建立课程思政的案例库。

规范教学管理,严把教学质量

学院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构建从院领导、院级教学督导、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到课程负责人多层级的监管体系,将教学责任清晰化、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层层落实,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将专业业务工作会、教学研讨会等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与各教学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结合,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机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通过年级大会等途径向学生传达并强调专业学习各个阶段的要求,给予切实的引导和帮助,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杜绝学生作弊等事件发生,保障各个教学环节能顺利开展,提升教学质量;确定各阶段教学质量责任人,及时获取学生的信息反馈,重视学生评教结果,定期组织开展院系领导与学生代表见面会,及时消化问题改进模式,达成共识,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重大教学事故。学院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管方面,一是毕业论文进度实行监管打卡制,严格要求必须经过指导教师有文字记载的三次修改意见和签名任课才有资格进答辩场,二是规范的论文格式要求,并将论文质量责任落实到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把控论文质量,学院学生本科毕业论文总体水平得以明显提升。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学院以课堂为阵地,以产出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一是以赛促学,创新特色教学模式。近年来,学院先后组织本科生参加了国际和全国性及专业性赛事,同时专业还主办或承办了首届“科正杯”园艺技能大赛、 首届“三千种业杯”蔬菜技能大赛、西部高校景观设计大赛、西部之光等省部级大学生竞赛,此外,还邀请相关企业在学校设立了相关竞赛基金,共同支持学生发展。二是提高课程标准,打造“金课”显成效。学院3个专业进一步按照“新农科、新工科建设指南”和专业认证标准,重新审视现有课程标准,对标国内一流专业水平建设特色课程,重新梳理了课程边界,优化教学大纲,规范课程内容,全部核心课程建立标准课件,实现小班化和团队化教学,建设考试题库。三是因时而变,构筑全新混合式教学。学院坚持全面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在线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到了“雨课堂”、“学习通”等在线教学工具在日常教学中的100%覆盖,特别是在线下教学中利用各种在线资源实现了翻转课堂,推动了教与学的无缝衔接。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近3年来,学院新增校级以上教改项目15项,其中市级教改项目5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0余篇,其中一篇获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优秀论文奖(国家级)。

注重实践教学,拓展实训基地

为适应应用专业特点并加强与企事业对接,让学生提早与社会接触,学院积极调整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农艺实践类、设计类、工程类课程不再局限于授课老师与学生间“二元互动”,而是主动邀请企业实践者、行业管理人员进课堂,推动学生到基层、去一线,拓展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我院与重庆科正花果苗木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兰溪市农业局、重庆道合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南山植物园管理处建立了30余处联合本科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与实习基地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库、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等方式方法,对学生现场实习方案进行科学规划,聚焦不同的实习主题和实习目标,设计不同的学习实践路线,实现“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实践者变教师”的目标。通过共同指导学生,召开座谈会回访交流,及时调研掌握实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探讨教学改革内容,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强化核心课程,丰富教学资源

学院强化核心课程的建设,进一步强调内容的统一性、适用性和时效性,注重核心课程本身及课程间的知识体系的逻辑构建,避免课程内容零碎、杂乱和肤浅化,建立核心课程的多模式和多角度学习资源来源,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兴趣点,与辐射而出的其他专业课程共同构成了目前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近年来,学院在在线资源建设中进行不断探索,通过多种资源平台共享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包括: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重庆市精品在线课程、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我院老师任教的《Wonderful Botany》成为学校首门上线中国大学MOOC(慕课)英文课程,同时通过长江雨课堂、超星课堂进行任教方式拓展和教学资源分享,加强基于VR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等方式,充实在线资源内容,覆盖全体学生,丰富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化、科学化以及多样化,使得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