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强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学校策划推出“卓越育人”专题报道,持续分享各学院(部)在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引导广大师生以本次审核评估迎检工作为契机,踔厉笃行,奋楫争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培养基础教育卓越教师是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师大时强调,要打造一支“四有”好老师队伍,为新时代教师培养指明了方向。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树立“思政引领植家国情、双基筑牢育地理人、实践赋能铸师范魂”培养理念,以破解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为抓手,依托全国最大地理公费师范生培养基地和“卓越地理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等11项省级教改项目,构建并实施卓越地理教师一贯通、三素养、三学会“一三三”培养模式。
实施地理报国“一贯通”,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二元分离问题
聚焦成人教育,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辅以党建引领、专业支撑、网络辅助三翼举措,创新构建“一心三翼”地科特色思政育人大格局,贯通地理报国教育。
一是党建引领。以“校党委书记-院党委书记-支部书记”三级书记为思政育人统领,书记院长讲授新生第一课、形势政策课和毕业生最后一课,抓实主题党课教育,坚持师德养成四年不断线。建立了“书记院长带头、专业教师主讲、学工教师辅助、教管人员共管”的齐抓共建课程思政育人团队。
二是专业支撑。以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为抓手,深挖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国土认知、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打造课程思政特色资源库,达成思想政治教育覆盖专业全课程,实现理想信念塑造和专业学术探究的深度融合。
三是网络辅助。依托具有地理学特色的“地科北斗”“地理嘛嘛”“GEO探索”等新媒体,率先在重庆高校中成立融媒体中心,搭建网络思政新平台。开展党史国情知识竞赛、党史故事微讲堂、“一带一路”系列微党课宣讲等,拓展思政育人渠道。
强化地理专业“三素养”,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二元分离问题
聚焦成才教育,强调理论知识要精深、实践能力要突出、理论实践要融通,实现理论教学时运用实践案例,实践教学时有理论支撑,真正做到把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在理论指导下深化实践,促进师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学双练、双实双强,筑牢深厚专业素养功底。
一是优化课程体系。基于新时期教师教育发展和卓越地理教师人才培养需求,按照“基础宽厚、重点明晰”“精选主干、扩大选修”“优化结构、强化实践”三大原则重构课程体系,统整学科基础和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地理科学、地理人文、地理技术“三素养”课程模块,强化师范生地理科学思维、地理人文精神和地理技术能力;因应国际化和时代发展需求,增设系列国际课程及《走进美丽乡村》等时代特色鲜明的专业选修课程;对标“两性一度”课程新要求,遴选《自然地理学》等11门专业核心课程并增加学分学时,出台《核心课程质量标准指南》,凝练20~30个关键知识点进行浸透式教学。建立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二是开创特色实践。以课程实习夯基底、课程群综合实习赋能力、专业综合实习强素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赓续与优化40年不断线的云贵川野外综合实习精品线路,成为全国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跨区域联合实习西南片区路线,完善了全国野外联合实习网络。连续14年受邀参加全国高校地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野外联合实习,共同发起组织两岸三地6所高校参与的“发现计划”野外联合实习,丰富了区域野外联合实习层次。发起并主导实施的川渝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开启了西南地区地理人才联培新局面。通过多层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在西南地区率先形成了“跨区域、跨学校、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是构建融通路径。加强理论实践教学融合设计,全部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基于课程群独立设置课程群综合实习,基于三素养课程模块设置专业综合实习,构建“课程实习+课程群综合实习+专业综合实习”理论实践融通路径。
注重师范生“三学会”,解决学科教育与师范教育二元分离问题
聚焦成师教育,坚持地理、师范“两条腿走路,双专业培养”,在夯实学科教育基础上,强化师范教育,革新学习方式,强调师范生发展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一是加强师范类课程建设,独立设置《地理教学设计与实作训练》《口语能力训练》《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等8门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将“卓越教师名师讲坛”“地理学经典名著研读”等活动纳入课程体系,让基础教育一线教学名师走进课堂,推动地理学经典名著进教学内容,邀请中学名师联合开发课程,与基础教育同步对接,创建“讲座课程化”研究性教学新方式,助推学会学习。学院发起和遴选的“地理科学十大经典读本”获中国地理学会认可和推广,引起学界强烈反响,在全国高校地理专业掀起读经典、悟初心的新风潮。西南大学“地理学经典名著研读”活动已成为全国地理学界品名著、读经典知名品牌。
二是推行多元化教育实习,以混编、顶岗、支教等形式,在全国率先开展连续18周的教育实习,实行双导师制,推行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教学研究等全方位实践,助推学会教学。
三是打造个性化发展平台。发挥地理人“用眼观世界,用心报家国,用足行天下,用手建功业”的专业特色,强调师范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性自主学习。利用专家工作室、新媒体平台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定期为学术文化特色项目“学行论坛”推送精品专题,开拓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论坛化”自主性学习新渠道,推送的“学行论坛”精品专题占全校总数的1/3。搭建师范生技能大赛等教学竞赛平台,依托国家和省部级平台开展创新实践,助推学会发展。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用教育梦助推中国梦,正是卓越地理教师“一三三”培养模式的终极追求。我们将继续探索卓越地理教师培养的本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