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与学校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以“国家意识、中国叙事与国际传播”为主题,由专家论坛及5个分论坛组成。来自大连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及相关领域核心期刊编辑部的1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并作主旨发言,百余位学者、研究生参与专题分论坛论文宣读和讨论,百名学者借助线上直播参加本次研讨会。
与会学者紧扣主题,围绕国家意识的历史起源和时代特征、国家意识的话语理论、国家意识的外语教育表征、课程思政的国家意识本质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为构建符合当前国情的外语教育话语体系献计献策。会议开幕式由学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主持。

学校党委书记李旭锋致辞。他指出,新时代外语教育面临着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担负着推动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建构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亟需构建适应新时代特点的外语教育话语体系,以培育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而本次研讨会作为相关主题的一次学术盛会,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徐天虹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随后也分别致辞,强调构建国家意识话语体系在中国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并期待与会者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策略,为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和方向。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陈法春、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等10余名专家对国家意识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梳理,从翻译及翻译评价、外语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外国文学研究、新时期中国非通用语种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等角度对国家意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实践维度以“三进”工作与《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为例呈现国家意识培养的实践路径。

会议最后,《当代外语研究》副主编甄凤超致闭幕辞。他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意识”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学界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研究国家意识。他进一步强调了探讨国家意识在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本次研讨会围绕中国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构建展开研讨,形成了具有战略高度、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的成果,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国家意识话语体系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未来,广大学者将立足学科、基于学术,不断为加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贡献思路与方法。